发生挫伤后若有以下表现,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医生会根据患者外伤史、症状、检查体征并结合辅助检查结果,诊断挫伤。
发现挫伤后应及时限制肢体活动、休息,抬高患肢并立即就医。切不可自行盲目处理,避免加重病情。
挫伤是指钝性暴力作用于体表较大面积时,其强度虽未足以造成皮肤破裂,但能使皮下组织、肌肉和小血管损伤,为闭合性损伤。
若患者挫伤程度轻微,可局部控制肢体活动、抬高患肢,很快就可消肿和愈合,但伤后 24 小时内局部不宜使用活血化瘀类药物,24 小时后可做热敷和理疗[1]。若挫伤程度较重,可局部外敷消肿镇痛药物,口服舒筋活血药物,必要时使用预防性抗生素或抗炎药。
绷带固定可暂时限制肢体活动,还利于损伤韧带的修复,缩短治疗时间。
若患者因挫伤,损伤到重要肌肉、神经和血管,需及时采取手术修复[1]。
挫伤主要因钝性暴力(如枪托、石块)或重物打击,导致皮下软组织损伤,软组织内细胞受损或微血管破裂出血,血液不流出皮肤,继而发生炎症改变。
挫伤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触痛或皮肤发红,继而转为皮下青紫瘀斑,严重时可出现休克等表现。
疼痛的程度与暴力性质、程度、受伤部位神经分布和炎症反应强弱和疾病发生时间有关。
挫伤会引起肢体功能或活动障碍,具体与损伤部位及程度不同有关。
挫伤后皮肤会发红,继而转为皮下青紫瘀斑。紫红色、紫褐色或青紫色变化先从边缘开始,2 天后可在出血位置边缘看到黄色、绿色或两种颜色同时出现;紧接着紫红色、青紫色或紫褐色区域逐渐向中心缩小,直到消失。蓝绿色和黄色将取而代之,2~3 周后消退,局部皮肤的颜色恢复正常。
挫伤是由外伤所致,工作以及生活中做好保护措施,能够减少挫伤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