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胆脂瘤的治疗原则是尽早手术治疗,在彻底清除病灶的基础上尽量听力重建,预防并发症。
治疗胆脂瘤的手术方式为鼓室成形术,包括乳突开放术和(或)听小骨重建,对于不适合立即手术的患者还可进行冲洗治疗。
有以下情况的患者可以选择冲洗治疗。
中耳胆脂瘤是一种较常见的中耳疾病,它可以是原发病变,也可继发于鼓膜穿孔或手术等。根据推测的病因和客观检查,中耳胆脂瘤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大类,后天性胆脂瘤又可进一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先天性胆脂瘤
颞骨的先天性胆脂瘤来源于胚胎时期的外胚层组织,患者可能伴有先天性外耳道闭锁、中耳畸形等。
后天原发性胆脂瘤
后天原发性胆脂瘤最常见的原因是咽鼓管功能障碍。长期中耳负压引起鼓膜内陷,内衬上皮的内陷袋会不断蓄积脱落的上皮碎片,从而形成胆脂瘤。内陷袋可能最终滞留于鼓膜松弛部和后上方,引起炎症改变。
后天继发性胆脂瘤
鼓膜穿孔在少数病例中可能导致后天继发性胆脂瘤。鳞状上皮可通过鼓膜穿孔处移行进入中耳腔,积聚的鳞状上皮碎片导致胆脂瘤。手术(如鼓室成形术)期间如果将鳞状上皮植入中耳腔,则可能发生医源性的继发获得性胆脂瘤。
如果出现疑似中耳胆脂瘤的症状,包括耳朵流脓、听力下降等,应寻求专科医师的帮助。
耳鼻咽喉科
耳鼻喉科医师通过标准的耳镜检查或耳显微镜或耳内镜仔细检查耳部,通常可以作出诊断。通过颞骨高分辨率 CT 扫描可以了解骨质破坏情况。
中耳胆脂瘤是指中耳或乳突内聚集的脱落角化上皮。它是一种囊性结构,并非真正的肿瘤。“胆脂瘤”一词具有误导性,使用“角质瘤”一词可能更合适。胆脂瘤的好发位置是中耳和乳突,其周围都是重要结构,如大脑、小脑、大血管、面神经及听神经;特别是接近颅脑,只有一层薄骨板相隔,随着胆脂瘤体积的不断增大,可破坏与颅脑相隔的骨质,一旦骨壁穿破,脓液和细菌即可经此途径进入颅内。如果不及时治疗,甚至会危及生命。
根据病因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大类,最常见的原因是咽鼓管功能障碍、中耳负压、鼓膜松弛部内陷。
典型症状是长期耳流脓,脓量多少不等,有时带血丝,有特殊恶臭,听力检查一般均有不同程度的传导性聋(声音传导障碍所导致的耳聋)。
仔细检查耳部可以作出诊断,使用耳显微镜或耳内镜能更好地观察胆脂瘤。颞骨高分辨率 CT 检查可在术前更好地评估胆脂瘤病变范围和选择手术方式。
一旦确诊应尽快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为鼓室成形术,包括乳突开放术和(或)听骨链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