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776-356 出国就医服务电话

预约国外儿童便秘,最快 1 个工作日回馈预约结果

出境医 / 知名医生 / 儿童便秘

儿童便秘

正常排便是儿童健康的标志之一。在出生数月内,家长非常关注孩子的排便频率及大便形状,任何异常均可引起家长的询问,约3%的门诊患儿和25%儿科胃肠病的咨询与排便有关。便秘可引起家长焦虑,担忧其可能存在消化道疾病,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然而,仅有少数儿童为器质性便秘。多数患儿家长对小儿大便过粗、过硬、大便时疼痛或次数减少很忧虑。在不同的年龄,肠道蠕动的正常频率有所不同,出生1周内平均为4次/天,以后逐渐降低,在2岁时为1.7次/天,4岁时为1.2次/天。少数母乳喂养婴儿可能数天无大便。4岁后排便次数变化不大。功能性便秘是非消化道疾病所致的排便困难,儿童惧怕排便会加重功能性的排便困难。引起便秘的原因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病因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就医

医生通常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来诊断便秘。病史包括儿童便秘史、日常饮食、家族史、疾病史、发育史及心理社会史等。体格检查中,会阴部及肛门周围检查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有时医生会进行直肠肛门指检。


医生如何诊断儿童便秘?

病史

根据临床经验,医生会全面了解儿童的病史,具体包括:

  • 便秘史:大便的频率和质地,排便时疼痛和出血,腹痛,症状变化,发生的年龄、如厕训练,粪便污物,抑便行为,食欲变化,恶心或呕吐,体质量减轻,肛裂/肛周炎/肛周脓肿/肛瘘,目前和既往治疗状况等。
  • 日常饮食:每日几餐,每日饮水量,两餐之间的间隔,饮食中脂肪类食品和纤维素食品的摄入量等。
  • 家族史:有确定的病史,胃肠道疾病史(便秘,先天性巨结肠,乳糜泻),其他如甲状腺/甲状旁腺、囊性纤维病等。
  • 病史:睡眠情况,胎龄,排胎便时间,生产史,急性受伤或疾病史,住院情况,免疫接种,过敏,外科手术,生长发育延迟,头发粗糙,皮肤干燥,反复的泌尿道感染,白天尿失禁等。
  • 发育史:正常/延迟的发育,学校的表现。
  • 心理社会史:儿童或家长的心理障碍,与同年龄儿童的交往,性情,在学校的如厕习惯。

有抑制排便行为的儿童,器质性便秘的可能性较小。一些药物也可引起便秘,例如:阿片制剂、苯巴比妥、硫糖铝、制酸剂、抗抑郁药等。

便秘伴发热、腹胀、厌食、恶心、呕吐、体质量减轻或体质量不增者可能为器质性便秘。伴腹泻、血便,可能提示先天性巨结肠伴小肠结肠炎。

体格检查

会阴部及肛门周围检查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有时医生还会进行直肠肛门指检。

对便秘/腹痛、生长障碍、间歇性腹泻、有结肠癌或结肠息肉家族史者,医生会进行大便隐血试验。

体格检查发现存在发育迟缓、腹胀、腰骶骨弯曲缺失、皮肤有毛簇的藏毛凹、脊柱下端中线色素异常等,可确定为器质性病变。

详细的病史及体格检查足以使医师判断出儿童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或属于功能性便秘。

日常

通常情况下,家长可在家中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来帮助孩子缓解便秘。但当出现一些器质性疾病的相关症状表现时,或家庭治疗措施无法缓解便秘时,应当及时就医。

儿童便秘介绍

正常排便是儿童健康的标志之一。在出生数月内,家长非常关注孩子的排便频率及大便形状,任何异常均可引起家长的询问,约3%的门诊患儿和25%儿科胃肠病的咨询与排便有关。便秘可引起家长焦虑,担忧其可能存在消化道疾病,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然而,仅有少数儿童为器质性便秘。

多数患儿家长对小儿大便过粗、过硬、大便时疼痛或次数减少很忧虑。在不同的年龄,肠道蠕动的正常频率有所不同,出生1周内平均为4次/天,以后逐渐降低,在2岁时为1.7次/天,4岁时为1.2次/天。少数母乳喂养婴儿可能数天无大便。4岁后排便次数变化不大。

功能性便秘是非消化道疾病所致的排便困难,儿童惧怕排便会加重功能性的排便困难。引起便秘的原因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病因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美国儿童便秘治疗

便秘儿童的治疗包括:粪便嵌塞治疗、口服药物治疗、父母教育、密切随访及必要时调整药物。


儿童便秘应如何治疗?

家长教育

消除家长忧虑是治疗的第一步,医生会向家长解释功能性便秘的发病机制。如果孩子的内裤上出现大便污物,家长应改变之前的负面态度,要理解这不是孩子故意或挑衅性的行为,而有可能是便秘造成的,切记责骂孩子。

去除直肠内的嵌塞粪便

粪便嵌塞是指在体格检查时明确发现腹下区有硬粪块,或直肠检查时发现扩张的直肠中有大量粪便,或腹部x线检查示结肠中有过多大便。

在治疗前除去嵌塞粪便很必要,口服药物、直肠用药或二者同时使用均有效。其中,口服药物包括:

  • 乳果糖
  • 矿物油
  • 聚乙二醇
  • 氢氧化镁
  • 枸橼酸镁
  • 山梨醇
  • 番泻叶
  • 双醋苯啶

上述药物可单独或联合使用。

直肠给药可使用甘油开塞露、盐水灌肠剂,不推荐使用肥皂水、自来水和镁剂(存在潜在毒性)。

维持疗法

在去除嵌塞粪便后,治疗重点为防止便秘再发。无嵌塞粪便者或成功去除直肠内的嵌塞粪便 者,应开始维持治疗,包括饮食干预、行为调整及泻剂,以保证正常间歇的肠运动、维持良好的排泄。

  • 劝说儿童改变饮食,特别是要增加水、可吸收淀粉和不可吸收淀粉的摄入以软化大便。
  • 淀粉特别是山梨醇(在梨及苹果等果汁中含量较高)能增加大便次数及大便中的水分。
  • 使用泻药同时服葡甘露聚糖,对便秘治疗也有益处。
  • 平衡饮食(包括全麦、水果和蔬菜)也是治疗便秘的部分,但不应强迫。

行为调整

行为调整和规律性如厕习惯是治疗便秘的重要部分。无论有无溢流性大便失禁,餐后应有充 足的如厕时间,这有利于儿童和照顾者保持排便频率的记忆(如标记在日历上)。排便习惯的训练有助于便秘的维持疗法。

因行为问题而影响疗效者,可到心理保健医师处接受行为调整或其他干预。


哪些药物可以治疗儿童便秘?

为维持规律性排便,适当使用泻剂是有益的,直到孩子能维持规律性的大便习惯。

泻剂包括以下几类:

  • 渗透性泻剂:乳果糖、山梨糖醇、大麦麦芽浸膏、氢氧化镁、枸橼酸镁、聚乙二醇3350。
  • 渗透性灌肠剂:磷酸盐灌肠剂。
  • 灌胃剂:聚乙二醇。
  • 润滑剂:液体石蜡。
  • 刺激性泻剂:番泻叶、双醋苯啶、甘油栓剂。

当需要药物治疗时,推荐乳果糖、聚乙二醇、润滑剂矿物油、氢氧化镁、山梨醇、或润滑剂与泻剂联合使用。

上述药物效果相同,可根据安全性、费用、儿童喜好、服药难易及医师的经验选择。

为避免再次出现嵌塞粪便,可根据情况间隙性短期使用刺激性泻剂。

维持治疗需持续数月,当儿童形成规律性排便后才考虑停药。


治疗婴儿便秘应特别注意哪些问题?

大多数婴儿便秘也为功能性的。但是当治疗失败、胎粪延缓通过或有发热、呕吐、血便、生长障碍、肛门狭窄、直肠空而紧、嵌塞、腹胀时,特别应考虑到先天性巨结肠或其他异常。

胎便延迟的便秘婴儿,在排除先天性巨结肠后,应进行发汗试验以排除囊性纤维病,因为便秘可为其早期表现,此时甚至无生长发育障碍和肺部症状。

母乳喂养者的大便次数差异较喂配方奶者大。如婴儿无先天性巨结肠表现、生长好、母乳喂养正常、无梗阻及结肠炎的表现,需继续母乳喂养并密切随访。

治疗婴儿便秘的主要不同还包括:

  • 增加液体的摄入,特别是含山梨醇的果汁。
  • 大麦麦芽浸膏、玉米糖浆、乳果糖及山梨醇可软化大便。
  • 不推荐口服使用矿物油、刺激性泻剂和磷酸盐灌肠剂。因在婴儿常有胃食管反流和吞咽不协调,矿物油可能被吸入而引起脂质性肺炎。甘油栓可能有用,但应避免灌肠损伤肠道黏膜。

导致儿童便秘的因素

根据病因,便秘可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便秘两种类型,前者主要是一些疾病导致;后者主要与不良的排便习惯有关。


婴幼儿及儿童便秘的原因有哪些?

器质性便秘

许多疾病可导致婴幼儿和儿童出现便秘,例如:

  • 先天性巨结肠
  • 脊髓异常(脊髓栓系、脊髓肿瘤脊髓脊膜膨出
  • 甲状腺功能减退
  • 多尿症
  • 囊性纤维化
  • 乳糜泻
  •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肛门狭窄、肛门前移

功能性便秘

功能性便秘是非消化道疾病所致的排便困难,儿童惧怕排便会加重功能性的排便困难。许多因素可导致排便不适,例如:

  • 排便训练
  • 日常生活或饮食改变
  • 压力性事件
  • 疾病
  • 无厕所排便或因繁忙而延迟排便

大便滞留导致大便淤积于结肠、水分被吸收、大便则变粗变硬。粗硬大便排出使肛门扩张疼痛、使儿童恐惧而不愿排便。

有便意时,儿童通过收缩肛门括约肌和臀部肌肉而抑制排便(而家长常误认为儿童在用力排便),并逐渐变成条件反射,最终直肠因长期受粪块刺激而便意消失,随着直肠的扩张,出现大便污物。

在数天无大便排出后,儿童可出现易怒、腹胀、肠痉挛及进食减少。

儿童便秘症状

便秘的症状一般包括:排便次数少于3次/周;排便时间延长;大便性状发生改变,粪便干结;以及排便困难或费力,有排便不尽感。器质性便秘可能还具有一些其他警示性体征,但长期功能性便秘最终也会导致肛裂、肛瘘等器质性病变。婴幼儿便秘可能伴发易激惹、食欲下降和(或)早饱等症状,随着大量粪便排出,伴随症状可很快消失。


婴幼儿及儿童便秘有哪些症状?

新生儿至4岁幼儿,排除器质性病变后,至少出现以下2条症状达1个月,则提示为功能性便秘:

  • 每周排便≤2次;
  • 在自己能控制排便后每周至少有1次大便失禁;
  • 有大便潴留病史;
  • 有排便疼痛和费力史;
  • 直肠内存在大量粪便团块;
  • 粪便的最大直径曾堵塞过厕所管道,伴发症状包括易激惹、食欲下降和(或)早饱。随着大量粪便排出,伴随症状可很快消失。

年龄4岁以上的儿童,必须满足以下2条或更多,则提示为功能性便秘:

  • 每周排便≤2次;
  • 每周至少有1次大便失禁;
  • 有大量粪便潴留或有与粪便潴留有关的姿势;
  • 有排便疼痛或困难病史;
  • 直肠内存在大粪块;
  • 有大块粪便曾堵塞厕所管道病史。

哪些情况需立即就医?

  • 3个月以内婴儿在采取家庭治疗措施后的48小时内,便秘仍未缓解。
  • 3个月~11岁的孩子在采取家庭治疗措施后的1周内,便秘仍未缓解。
  • 出现直肠疼痛,或疼痛加重。
  • 大便出血。
  • 便秘加重或更为频繁。
  • 便秘影响患者食欲,影响生长发育。

儿童便秘预防

大多数情况下,功能性便秘是可以预防的。家长应注意让孩子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并注意从小培养孩子定时排便的习惯。


如何预防婴儿及儿童便秘?

对于12个月以下的婴儿

  • 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的婴儿很少发生便秘。
  • 确保在婴儿饮食配方中的加水量是合适的。

对于12个月及以上的幼儿

  • 确保孩子每天喝足量水。当天气变热或孩子活动增多时,应确保补充更多的水分。
  • 增加高纤维食物摄入。高纤维饮食有助于形成柔软、成形的粪便。
  • 多吃水果。吃完整的水果比喝果汁更好。
  • 多吃蔬菜。
  • 多吃高纤维食物,如麸皮、麸皮松饼、燕麦粥、糙米和豆类。多吃全麦面包而不是白面包。
  • 如果孩子容易便秘,则应少吃低纤维或不含纤维的食物,如冰淇淋、奶酪、肉类和加工食品。

家长应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多喝水以及多吃高纤维的食物。

排便训练

  • 孩子一旦有便意,就应该鼓励他们去排便。当粪便需要排出时,肠道便会传递此信号给大脑。如果孩子忽略了这个信号,那么便意就可能会消失,大便在体内最终会变干燥,以至于很难排出。
  • 安排空闲时间来排便。人们通常在饭后的某个时间会有便意。安排规律的日常时间来解大便可能会有所帮助,例如早餐后。
  • 确保孩子在解大便时脚能踩稳。这有助于使孩子的臀部能更好地弯曲,从而将骨盆置于更正常的“蹲式”位置进行排便。
  • 确保孩子每天进行充足的锻炼。家长自己要养成健康饮食、锻炼和定时上厕所的习惯,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
  • 通过排便训练,可以建立排便的条件反射,在健康的生活习惯的引导下,消除便秘症状的反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