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776-356 出国就医服务电话

预约国外品行障碍,最快 1 个工作日回馈预约结果

出境医 / 知名医生 / 品行障碍

品行障碍

品行障碍是 18 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期反复、持续出现的攻击性和反社会性行为,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它是儿童青少年期常见的行为障碍之一,主要由不良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所造成的,并不是由于躯体疾病或精神疾病所引起的。患者表现出问题行为的成因十分复杂,一般认为该障碍的形成可能与生物学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有关。品行障碍一般表现出反社会性行为、攻击性行为和对抗性行为。有品行障碍的患者可能同时伴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焦虑障碍,抑郁障碍以及学习障碍等。品行障碍会影响儿童、青少年本身的学习和社交功能,严重的话可能会伤害他人、损坏公共利益,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给家庭、学校、社会造成严重的困扰。如果儿童或青少年反复、持续出现与社会规范和社会基本准则相背离的问题行为,且已影响到其学习及日常交往时,可以到心理咨询或治疗中心进行求助及治疗。只要给品行障碍儿童给予真诚的爱和充分的理解,并且运用科学的行为矫正方法,就会使不良的行为得到改变。常用的矫正方法有认知行为改变策略、家庭功能治疗和解决问题技巧训练等。品行障碍的预防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社会各界要自觉地营造适合患者健康成长的生活环境。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当儿童或青少年反复、持续出现与社会规范和社会基本准则相背离的问题行为,而且这种行为已影响到其学习及日常交往时,应该及时就医。

就诊科室

  • 心理科

医生如何诊断品行障碍[1][3][5]

  • 医生会对患者的表现进行辨别分析,临床确诊应该根据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或者国际疾病分类标准进行。对于品行障碍行为的诊断,包括:
    • 起病于儿童期,一般应在 7 岁以上,症状持续半年以上。
    • 至少有以下不端行为的一种:好斗;无故伤人或者虐待动物;无故破坏财物;无故纵火;经常偷窃;反复说谎;经常逃学,1 学期 3 次以上;其他触犯刑律的行为;无故离家出走,彻夜不归。
    • 不是由于其他精神疾病所引起的。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 您的典型行为是什么呢?
  • 这种行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 您跟家里人的关系怎么样呢?
  • 您在校表现怎么样?
  • 您之前有做过什么测试吗?
  • 您是否有精神疾病史呢?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
  • 这种行为是否能够缓解?
  • 一般都有什么治疗方法呢?
  • 日常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 如何预防呢?

日常

品行障碍患者如果能意识到自身问题行为,应积极配合改正不良行为。更重要的在于家长与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多给予品行障碍关心与支持,帮助其改正不良行为。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注意些什么呢?[1]

  • 意识到自身的问题行为,去克制自身的冲动性。
  • 如果自己的自制力较弱时,应积极配合治疗。

家人或老师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 家人或老师应给予患者真诚的爱和充分的理解。
  • 积极配合治疗师,共同帮助患者克服此障碍。

品行障碍介绍

品行障碍是 18 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期反复、持续出现的攻击性和反社会性行为,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它是儿童青少年期常见的行为障碍之一,主要由不良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所造成的,并不是由于躯体疾病或精神疾病所引起的。

  • 患者表现出问题行为的成因十分复杂,一般认为该障碍的形成可能与生物学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有关。
  • 品行障碍一般表现出反社会性行为、攻击性行为和对抗性行为。有品行障碍的患者可能同时伴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焦虑障碍,抑郁障碍以及学习障碍等。
  • 品行障碍会影响儿童、青少年本身的学习和社交功能,严重的话可能会伤害他人、损坏公共利益,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给家庭、学校、社会造成严重的困扰。
  • 如果儿童或青少年反复、持续出现与社会规范和社会基本准则相背离的问题行为,且已影响到其学习及日常交往时,可以到心理咨询或治疗中心进行求助及治疗。
  • 只要给品行障碍儿童给予真诚的爱和充分的理解,并且运用科学的行为矫正方法,就会使不良的行为得到改变。常用的矫正方法有认知行为改变策略、家庭功能治疗和解决问题技巧训练等。
  • 品行障碍的预防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社会各界要自觉地营造适合患者健康成长的生活环境。

美国品行障碍治疗

品行障碍会影响儿童青少年本身,严重的话可能会伤害他人、损坏公共利益。该障碍的治疗主要为心理治疗。

如何治疗品行障碍?[1][5]

  • 认知行为疗法: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分析其现实的思想活动,找出不良的思想基础,通过改变其不适当的思想和观念,帮助他接受积极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达到改变不良的情绪和行为的目的。
  • 家庭功能治疗:该方法对于那些由于家庭环境因素引起的品行障碍患者有比较好的效果。针对不同的家庭环境制定个别化方案,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消除厌恶,增强彼此的信任。
  • 解决问题技巧训练:品行障碍儿童的不良行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儿童没有应用他的认知能力去遏制不适当的行为。结合认知行为改变策略,帮助儿童发现他的行为的不适当之处,如对老人不可以不尊重,更不能打人。并与儿童一起分析了如果不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的后果,举事例让他认识到要想让他人尊重自己,首先要学会去尊重他人。
  • 团体辅导:团体辅导是一种在团体领导者的带领下,团体成员围绕某一共同关心的问题,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与人际互动,相互启发、诱导,形成团体的共识与目标,进而改变成员的观念、态度和行为的心理辅导活动。对于该障碍可以进行情绪调节辅导、自信心树立辅导和人际关系辅导。
    • 情绪调节辅导:品行障碍中学生因其易冲动、抑郁、多疑、焦虑等心理特点,容易为一些小事与同学发生争执。心理辅导教师可以采用“肌肉放松法”、“闭目深呼吸法”,经过反复多次的训练,基本能抑制或缓解学生的坏脾气和情绪的不良发泄,培养他们的自制能力。
    • 自信心树立辅导:品行障碍中学生因平时学习适应不良、基础薄弱,再加上长时间的成绩差,造就了他们在学习上的自卑压抑心理,觉得自己不是学习的料。教师应该关注这些学生的学习状况,这些学生一有进步,教师就应当及时加以表扬。
    • 人际关系辅导:品行障碍中学生与教师、同学的关系较为紧张,处于被动状态,辅导教师可根据这些学生爱好,发现他们的兴趣所在,多举行一些团体活动,培养品行障碍患者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 其他:家长、老师及其他同学应给予品行障碍患者社会支持,帮助他们尽快克服问题行为。

导致品行障碍的因素

品行障碍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是由于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品行障碍是什么原因引起的?[1][2][3]

  • 个体因素:个体因素包括了遗传因素、特质类型、身体疾病等。
    • 遗传因素:有品行问题家族史的儿童更易患品行障碍。
    • 个人特质:冷漠-非情绪性特质与问题行为有较强的相关性。一般认为有该特质的儿童更容易出现品行障碍。
    • 身体疾病:相较于正常儿童,癫痫、大脑功能损伤或者有慢性疾病(例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的儿童更易患品行障碍。
  • 家庭因素:许多家庭因素也会成为日后儿童出现品行障碍的原因,包括忽视、虐待、苛刻、父母分居、父母对孩子的不统一教导等。
    • 父母的教养方式:品行障碍儿童的父母比其他儿童的父母更多地采用强制苛刻的手段,并经常采用辱骂或消极对待儿童的行为反应。
    • 父母亲的心理疾病:如果母亲患有抑郁症,他们对待孩子的方式会更消极,其子女更容易存在更多行为或情绪问题。
    • 其他:家庭冲突、单亲家庭和婚姻破裂也会对孩子的行为产生影响。
  • 学校因素:学校生活对儿童或青少年的行为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 学业成就:有研究发现,学业失败的儿童更容易被同伴所拒绝,更容易引起反社会行为。
    • 同伴的影响:在小学时期,与同伴的交往在儿童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并对儿童发展产生重大作用。与反社会类型的朋友聚在一起更容易产生反社会行为,同伴的犯罪行为与青少年暴力紧密联系。
    • 其他:不良的班级环境和恶劣的学校环境对于儿童品行障碍的形成均有影响。
  • 社会因素:由于儿童的非辨别能力有限,其周围的社会环境也是青少年品行障碍的危险因素之一 。
    • 邻里组织因素与品行问题有着一定的相关性,主要表现为邻里缺少凝聚力,缺少支持,孤立于群体等,这些因素都增加了青少年的品行障碍的风险。
    • 媒体(包括电视、游戏 、网络)暴力将儿童置于暴力的边缘,长期的接触可能强化儿童已经存在的反社会的倾向。

品行障碍的危险因素有哪些[4]

  • 父母受教育程度:父母受教育程度高,可能更重视幼儿的学前教育,注意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父母受教育程度少,可能教育方法少,管教方式也简单,自我控制能力差,促使品行障碍的发生。
  • 孕期的不良因素:研究发现,行为问题儿童中,母孕期营养不良、儿童早产、过期产、出生时窒息等有害因素明显高于正常儿童。

品行障碍症状

品行障碍患者的行为违反与年龄相适应的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不同患者往往表现出不同的不良行为。一般可分为反社会性行为、攻击性行为和对抗性行为。

品行障碍有哪些症状[1][2]

品行障碍的常见症状包括:

  • 反社会性行为:反社会性行为是指一种故意或非故意、不顾他人观感,而且可能对社会造成危害,无法增进公众福祉的行为。例如,偷窃财物、伤害他人、性侵等。
  • 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行为是任何形式的有目的地伤害另一生物体,而这种行为是该生物体所不愿接受的行为。例如,攻击他人或动物,殴打、威胁、恐吓他人等。
  • 对抗性行为:对抗性行为即对成人,特别是家长表现出明显的不服从或挑衅行为。例如,与老师或父母吵架、对抗,违反集体纪律后不接受批评等。

品行障碍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一般有品行障碍的患者可能同时伴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焦虑障碍、抑郁障碍以及学习障碍等。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也称为多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类心理障碍。表现出与年龄和发育水平不相称、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时间短暂、活动过度和冲动。
  • 焦虑障碍:焦虑障碍是神经症这一大类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主要表现为:无明确客观对象的紧张担心,坐立不安,还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状,如心悸、手抖、出汗、尿频等,及运动性不安。
  • 抑郁障碍:抑郁属于情感性疾病,一般表现为情绪低落、对问题反应迟钝和动作、语言活动的减少。
  • 学习障碍学习障碍是指从发育的早期阶段起,儿童获得学习技能的正常方式受损。

品行障碍预防

品行障碍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历史问题,对于此障碍的预防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社会各界要自觉地营造适合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生活环境。

  • 强化家庭教育,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能力:家长应注重言传身教,营造和睦、热情、民主、开明、积极向上的家庭气氛。
  • 重视学校教育,形成良好校园氛围:学校应建立多元的学生评估体系,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除此之外,学校还应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这对预防学生问题行为的发生是很有意义的。
  • 全社会应共同关注:中学生问题行为的预防要依靠全社会的关注,社会各界要自觉地营造适合中学生健康成长的生活环境,使中学生知法、懂法、守法,牢固树立法制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