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骨骨折常发生在外伤后。尽早就诊、早期治疗,对于预防严重并发症是有益的。首次就诊时,医生会进行影像学等检查来诊断。
在外伤后踝关节下部疼痛、皮下淤斑、局部肿胀、不能站立行走,要怀疑距骨骨折,并前往骨科门诊就医。开放性骨折、全身多发伤、出现皮肤血液循环障碍者,尤其要尽快就诊、尽早处理。
距骨骨折后的康复是功能恢复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生活中距骨骨折患者应注意下列几个方面。
距骨骨折(Talus fracture),即距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遭到破坏。
医生会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评估骨折的部位、严重程度、移位等,再决定具体的治疗方案。
没有移位或移位很小的距骨体、距骨头及距骨后结节骨折;距骨颈骨折无移位或移位小于 5 毫米及内翻未超过 5 度,均可采用闭合性复位,石膏固定 6~12 周。当 X 线检查骨折愈合, 去除石膏不负重关节功能锻炼 1~2 个月后,再开始逐步负重行走。
对于移位较大或者不稳定的的距骨骨折,可以采用外科手术。
尽早治疗、良好复位、可靠固定、保护血供,有助于预防严重并发症。发生骨坏死的患者预后较差。距骨头因有充分的血供,其发生坏死的几率不超过 10%。距骨颈骨折分类依据 Hawkin 分型:Ⅰ 型骨折坏死率 0%~13%,Ⅱ 型骨折坏死率 20%~50%,Ⅲ 型坏死率可达 80%~100%,Ⅳ 型几乎 100%。距骨体骨折缺血性坏死发生率为 25%~50%,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约为 50%。
距骨骨折多由高处坠落、 交通事故、 重物压砸及运动所致。
距骨骨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伤暴力的机制和程度,预防的重点在于避免外伤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