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776-356 出国就医服务电话

预约国外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最快 1 个工作日回馈预约结果

出境医 / 知名医生 / 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

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

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临床上较为常见,是指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但不符合偏执型、青春型、紧张型等亚型的诊断标准,或者表现出一种以上的亚型特点,但没有明显占优势的诊断特征的患者。本型发病年龄跨度较大,青壮年、中年或更大年龄均可起病。起病多缓慢,患者存在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大多伴有情感平淡、意志活动减退等阴性症状。妄想多见,大多数患者有数种妄想同时存在。幻觉以言语性幻听最常见,内容多使人不愉快。受幻听影响,患者会出现相应的行为,比如自语自笑,或对空谩骂。患者内向性思维较偏执型更常见,可使患者沉溺之中。对患者的社会功能影响较大,阴性症状的存在可影响患者的预后,与偏执型患者相比,更易出现衰退。对药物治疗有时不如偏执型敏感,阴性症状改善相对缓慢、有限。应坚持服药,定期复查,避免过早减药或停药,以降低复发风险,并及时发现、处理药物副作用。

就医

该病是一个缓慢发展的疾病,出现症状时,往往已经比较严重,应及时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患者出现敏感多疑、行为反常、生活懒散、个人卫生差、情感交流障碍等表现时,患者的生活自理、工作学习能力等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应及时就医。

建议就诊科室

  • 精神科

医生如何诊断?

首次就诊时,医生一般会先进行问诊,结合患者症状及心理测验等检查来诊断。

  • 精神检查:医生会根据家属提供的病史进行询问,会问出患者是否存在幻觉妄想体验,是否存在情感平淡体验、意志活动减退的行为。
  • 心理测验:如症状自评量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均会检出患者是否存在精神病性症状。
  • 眼动检查:医生会根据眼动检查的凝视点数及反应性探索,来辅助判断患者存在精神分裂症的可能性。
  • 红外热成像:该检查可以通过脑血流图,辅助做出精神疾病的诊断。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 是否在没有人的时候,可以听到耳边有声音说话?
  • 是否觉得周围不安全?
  • 是否觉得有人针对自己,议论自己?
  • 是否觉得有人跟踪自己、监视自己?
  • 是否觉得心里想的事不说,但别人也知道了?
  • 以前是什么样的性格?现在有没有变化?
  • 对以后有哪些打算?与家人的亲情如何?
  • 房间是否脏乱?洗漱换衣是否需要督促?
  • 父母两边三代以内的近亲属,有没有得精神疾病的?
  • 如果已经开始治疗,在服用哪些药?疗效如何,有无药物副作用?

患者可能询问医生哪些问题?

  • 我不觉得自己有精神疾病,为什么要吃药?
  • 我是怎么患上精神分裂症的?
  • 我需要做哪些检查?这些检查准吗?
  • 一定要吃药吗?做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不服药可以吗?
  • 中药调理可以吗?
  • 这个病治疗效果如何?能治愈吗?会复发吗?
  • 会遗传吗?
  • 治疗期间有哪些注意事项吗?
  • 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吗?
  • 日常生活中如何判断自己是处于发病状态还是正常状态呢?

日常

日常应注意以下事项:

  • 本型患者通常伴发阴性症状,应加强康复训练。
  • 坚持服药,定期复查,定期进行化验检查以动态评估有无药物副反应。
  • 避免过早减药或停药,以降低复发风险。

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介绍

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临床上较为常见,是指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但不符合偏执型、青春型、紧张型等亚型的诊断标准,或者表现出一种以上的亚型特点,但没有明显占优势的诊断特征的患者。

  • 本型发病年龄跨度较大,青壮年、中年或更大年龄均可起病。起病多缓慢,患者存在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大多伴有情感平淡、意志活动减退等阴性症状。
  • 妄想多见,大多数患者有数种妄想同时存在。幻觉以言语性幻听最常见,内容多使人不愉快。受幻听影响,患者会出现相应的行为,比如自语自笑,或对空谩骂。患者内向性思维较偏执型更常见,可使患者沉溺之中。
  • 对患者的社会功能影响较大,阴性症状的存在可影响患者的预后,与偏执型患者相比,更易出现衰退。
  • 对药物治疗有时不如偏执型敏感,阴性症状改善相对缓慢、有限。
  • 应坚持服药,定期复查,避免过早减药或停药,以降低复发风险,并及时发现、处理药物副作用。

美国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治疗

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通常逊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治疗目标包括控制急性发作、缩短发作时间、降低发作程度、减少复发次数、减低总体危害、提高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

治疗目标

急性期治疗目标[2]

  • 预防伤害,控制异常行为,降低精神病性症状和相关症状的严重性(如激越、攻击、阳性与阴性症状和情感症状)。
  • 了解导致急性发作发生的可能因素。
  • 尽快恢复功能的最佳水平。
  • 建立患者和家庭的联盟。
  • 制定短期和长期(预防复发) 的治疗计划。
  • 防止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如恶性综合征、抗胆碱能意识障碍等。

巩固期(稳定期) 治疗目标

  • 维持巩固急性期所用的有效药物治疗至少 6 个月,防止已缓解的症状复发, 并使阴性症状获得进一步改善。
  • 对患者减少应激,提供支持,降低复发的可能性。
  • 增加患者适应日常生活的能力。
  • 进一步缓解症状和巩固临床痊愈,促进恢复。
  • 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如迟发性运动障碍、闭经、溢乳、体重增加、糖脂代谢异常、心肝肾功能损害等),根据疗效与最少不良反应调整药物剂量,提高治疗依从性。

维持期(康复期) 治疗目标

  • 维持症状持续缓解,预防复发。
  • 促进患者的功能水平和生活质量持续改善。
  • 监测与处理药物持续治疗中的不良反应。
  • 确立院外患者病情和诱发因素的监护人。
  • 提供心理干预,提高药物治疗效果与依从性,改善预后。

药物治疗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 指主要作用于中枢 D2 受体的抗精神病药物,包括:氯丙嗪、硫利达嗪、奋乃静、氟奋乃静及其长效剂、氟哌啶醇及其长效剂、五氟利多、舒必利等。
  • 大量临床研究及临床应用经验均证明,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对阳性症状有效而且安全。
  • 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除阳性症状外,多有阴性症状,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对阴性症状的疗效,逊于第二代抗精神病药。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

  • 与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相比,第二代药物具有较高的 5-羟色胺 2 受体阻断作用,称多巴胺(DA)-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SDAs),对中脑边缘系统的作用比对纹状体系统的作用更具有选择性,包括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齐拉西酮和阿立哌唑等。
  • 这类药物由于临床作用谱广、引发锥体外反应(EPS) 比率较小或不明显, 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
  • 对阴性症状及认知功能的疗效均强于第一代抗精神病药,更适用于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

非药物治疗

  • 改良的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MECT): 仅推荐用于难治性的精神分裂症,也可以与抗精神病药物联合使用。
  • 认知矫正治疗:认知损害与工作、社会关系和独立生活等领域的功能有密切关系,认知矫正治疗的主要理论基础是改善认知功能。认知矫正治疗的干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反复训练与实践,教授能改善认知的策略等。

疾病发展和转归

  • 本型患者的社会功能受损通常较偏执型更为严重。首次发作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75% 可以达到临床治愈,但反复发作或不断恶化的比率较高,是否进行系统抗精神病药治疗是关键因素之一。
  • 研究表明,首次发作的精神分裂症患者,5 年内的复发率超过 80%,中断药物治疗者的复发风险是持续药物治疗者的 5 倍,所以坚持服药是维持病情稳定的主要措施。
  • 通常,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的预后逊于偏执型。

导致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的因素

确切病因和影响因素尚不明确。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对精神分裂症的发病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患者发病的因素可以以某一方面较为突出。

常见原因有哪些?

  • 遗传因素:最具影响且有强有力的证据支持。近期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本病的患病率是 1.4%~16.4%,而健康对照组一级亲属的患病率仅为 0.2%~1.1%,说明精神分裂症的家族聚集性非常明显[1]
  •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的影响似乎在个体出生前就已经开始,与个体的遗传易感性相互作用,导致个体的脑结构发育异常和紊乱。母孕期经历精神创伤、感染以及产科并发症等时,均会提高发病风险。
  • 性格因素:发病与患者的性格不良有很大关系,患者性格多是胆怯、安全感缺失、不自信、不自立、过度依恋依赖他人、过度在意他人、强大自我缺失等等,性格不良多与家庭教育抚养方式紧密相关。

是如何发病的?

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较其他分型具有更为明显的异质性。发病机制虽然尚未完全清楚,有些假说得到了一定的支持,包括:

  • 神经发育异常假说:由于遗传因素(易感性)和某些神经发育危险因素(妊娠期与出生时的并发症、妊娠期间暴露于流感病毒,或母爱剥夺、冬季出生等)的相互作用,在胚胎期大脑发育过程就出现了某种神经病理改变,导致心理整合功能异常。即刻效应并不显著,但随着进入青春期或成年早期,在外界环境因素的不良刺激下,导致了精神分裂症症状的出现。
  • 多巴胺功能亢进假说:该假说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脑内多巴胺量的失衡及多巴胺受体活性的失调是引起精神分裂症的原因之一。

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症状

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往往存在幻觉妄想、情感平淡、意志活动减退或行为紊乱等症状。妄想观念、被害妄想的症状比例通常低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常见症状有哪些?

妄想

妄想是固定不变的信念,即便存在与信念相冲突的证据。妄想内容可以包括各种主题。疾病初期,患者会对自己的某些明显不合理的想法将信将疑,但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逐渐与病态的信念融为一体。妄想可以是突然出现的,也可以逐渐形成,或继发于幻觉、内感性不适等。常见以下妄想:

  • 被害妄想:患者毫无根据地相信别人在迫害自己,甚至害其家人。迫害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在食物中投毒,或用高科技手段损害其身体,或坚信自己正在或将要被他人、某个组织或其他群体伤害、羞辱等。
  • 关系妄想:患者将周围发生的一些无关的事情或现象与自己相联系。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觉得旁人随意的交谈是在议论自己;别人吐痰是在蔑视自己;别人的眼神和言行都不怀好意;电视、报纸网络上的某些文字也是针对自己的。关系妄想的内容多对患者不利,常与被害妄想伴随出现。
  • 释义妄想:又称特殊意义妄想,指患者对外界发生的事情赋予特殊的意义,而事实上两者毫无联系。如外面电闪雷鸣,预示着要发生战争;外面阳光灿烂,预示着要中大奖。

感知觉障碍

最突出的感知觉障碍是幻觉,以言语性幻听最为常见。幻觉必须出现在清醒的知觉状态下。

  • 幻听:主要包括争论性幻听、评论性幻听及命令型幻听。
    • 争论性:凭空听到两个或几个声音在争论,争论的内容往往与患者有关。
    • 评论性:声音内容对患者评头论足,患者的情绪可能会被幻听的内容所影响。
    • 命令性:声音命令患者去做一些事情,患者多会被幻听内容支配而去做一些事情。
  • 情感症状: 多表现为情感平淡以及情感反应不协调。情感平淡常涉及细腻的情感,如对亲人的体贴、对同事的关心,对他人的同情等的下降。患者的情感反应可以表现为与内心思维或外在环境的不协调。患者入院时可能就存在此类症状,阳性症状缓解后,情感症状会更加明显。
  • 意志与行为障碍:意志活动减退,表现为活动减少、动机缺乏、行为退缩、缺乏主动性等,日常生活懒散、被动,病程长者更明显。
  • 自知力障碍:自知力缺失,不认为自己有精神病,对精神症状坚信不疑,认为幻觉和妄想内容都是真实的,可能会拒绝治疗,患者自知力的恢复较偏执型差。

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预防

目前尚无明确的预防方法。定期服药有助于减轻症状及降低复发频率。如果有阳性家族史,应注意观察个体的言语、情绪及行为变化,尽量避免重大生活事件的影响。

美国日本医生

Edward Avila DO
经验:11-20年
Andrew Barreto MD
经验:11-20年
Michael Bell MD
经验:11-20年
Ali Ahmed-Elamin MD
经验:21年以上
Brian Triola MD
经验:11-20年
Edmond Derderyan MD
经验:11-20年
Craig Greene MD
经验:11-20年
Lindita Hobdari MD
经验:11-20年
Mark George MD
经验:11-20年